北票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北票新闻网>>新闻专题>>脱贫攻坚

书写脱贫攻坚时代答卷——北票市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21-03-01      

  雨水时节,暖风轻拂。地处黑山白水间的北票,春光渐好。就在这个冰雪消融、草木萌发的季节里,一则喜讯,翩然而至——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朝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票市委书记张秀军代表中共北票市委参加会议,接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这是党中央对北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北票市砥砺奋斗的汗水结晶。自2016年以来,中共北票市委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十大举措”,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深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集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施精准之策,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向党中央、省市委和广大人民群众递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截至2018年末,北票市如期实现贫困县摘帽;2019年末,130个贫困村全部销号;2020年末,17892户38735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和李希、陈求发、张国清三任辽宁省委书记在视察北票市脱贫攻坚工作后,均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党建统领增动力
   在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市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并指定一名常委专门负责,构建了四大班子全员参与、分兵把口,各部门、各乡镇各尽其责、全力参战的脱贫攻坚工作体系,落实了“点对点、人盯人”工作机制。

  同时,全市252个村实现了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全覆盖,能人型村书记达241人,占比95.6%,其中企业家村书记占比达到30%以上。村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三强三富奔小康”活动,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57个,带动贫困户1.7万户稳定脱贫,充分发挥了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主力军作用凸显,帮助乡村协调基础设施项目556个,直接投入资金5357万元,协调资金15077万元,帮助乡村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84个,发展产业项目385个。深入开展了“决胜小康、决战脱贫、奋斗有我”系列活动和“德耀北票·人文川州”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万名党员拉手贫困户”志愿服务活动、“十星放光彩”活动,形成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全市1.2万名党员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4万户贫困户,联系帮助3.5万户周边户和边缘户,累计捐款及捐物折款850万余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1828件。此外,全市派出驻村工作队77个,择优选派193名党员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与省和朝阳市53个驻村工作队、79名选派干部一道,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产业扶贫拔穷根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

  2016年以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崇高使命,面对贫困群众渴望脱贫的殷切期盼,市委、市政府一班人经过认真研判、仔细筹谋,把培育发展扶贫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创新实施了“1+4”肉鸡产业扶贫、“1+4”种植产业扶贫、“442”生态产业扶贫、“飞地产业”扶贫等,并于2020年推进龙头企业带动下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四区两基地”,形成了龙头企业与农村紧密连接的利益结合,奏响了“决胜小康、决战脱贫”的最强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4”肉鸡养殖扶贫农场36个,发展“1+4”种植产业2.8万亩、“442”扶贫果园79处、扶贫微农场35处,同时通过引进“飞地企业”发展超润种鸭养殖扶贫基地2处、温氏生猪养殖扶贫基地3处,实施光伏扶贫10.87兆瓦、项目到户9408户,形成了长短结合、叠加覆盖的产业扶贫体系,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400%,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3075元增至当前的10000元以上,增长率达190%以上,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众“两不愁”。2016年创新实施的“1+4”“442”产业扶贫模式得到了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通报表扬,“1+4”产业扶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专刊发表全国推广,并于2020年7月入选全国脱贫攻坚以来各省(区、市)产业扶贫典型案例;2020年创新实施的“飞地”产业模式被省扶贫办《脱贫攻坚快报》专刊发表在全省推广经验。

   基础建设补短板
   在“决胜小康、决战脱贫”的历史进程中,我市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硬性任务,补短板、锻长板,全面加强了乡村公路建设,近年来,累计新增公路里程611.03公里,实施道路硬化1911.7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村通硬化路比例达到100%。

  说起公路建设,巴图营乡古家子村上古家子村民组的村民们满脸喜悦。他们讲,以前进出村里的道路是2米多宽的土路,除了上坡就是下坡,沟沟坎坎,特别不好走,农产品都卖不上好价钱。尤其雨雪天,孩子上学得背着送。现在好了,公路修到了家门口,老百姓们可乐呵啦。与此同时,我市新建和改造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文化广场和图书室)441个,组织文化志愿者到乡村演出180场次,使农村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并且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207个,进一步加强了规范化建设,合格村医达364人,慢性病签约服务119807人次,全面实施“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了农村医疗水平,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多措并举促增收
   在培育发展扶贫产业同时,市委、市政府还通过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实用技能培训,大学进园区,推荐入企就业,设置事业编、公益岗,并且利用“四区两基地”建设等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等方式,打出了就业扶贫“组合拳”。截至目前,全市贫困群众中的10151名普通劳动力、4890名弱劳半劳力已经全部实现就业,就业率100%。

  我市着力推进民政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深化落实“五个一批”兜底专项政策,并且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兜底政策,强化实施“三减两增”专项兜底政策,全市贫困人口30512人中已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17333人,占比56.8%。我市充分整合省市县级资金、涉农资金、社会捐助资金、龙头企业投入资金等各类资金集中使用,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69921.895万元,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并且充分发挥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支撑作用,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17亿元,扶贫小额信贷1.57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为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了资金保障,极大地调动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助力贫困户增收。

  

   强化保障惠民生
   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资助政策,共为5433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资助资金236.3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辍学。同时,加快推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薄改农村学校37所,并于2019年末彻底取消小火炉取暖。

  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补充保险“四重保障”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了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等便民举措,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100%,医疗救助294090人次,基本医保报销23551.28万元,大病保险报销460.5万元,医疗救助17685万元,大病兜底1258.22万元。共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5473户,其中C级1718户、D级3755户,做到了贫困户危房应改尽改。同时完成2840户贫困户AB级住房维修,贫困户危房彻底“清零”。投入资金7035.5万元,实施建设饮水安全工程,解决集中供水农村人口52188人,其中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65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70%。对全市257个村(组)全部进行了水质化验,并出具水质检测报告,饮水安全合格率达到100%。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众志成城,大业中兴。回望北票市脱贫攻坚这几年,步履铿锵,收获满满。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干”字当先的北票儿女正昂首阔步,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崔旭

责任编辑:记者 刘福顺

热点排行

北票新闻网

电话(传真):0421-5823953 投稿箱/举报箱:bpxwzxwz@163.com 主办:北票市融媒体中心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http://www.lnjubao.cn/
备案/许可证编号:辽ICP备202001491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0642002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