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镇东二里处,有一座红顶白墙的三层小楼,这里是沈阳青年农业开发科技有限公司,它的前身是沈阳市青年农场。36岁的副总经理王未正翻阅着一本手写的老厂志。6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芦苇,狼尾草遍布的荒地。那一年,曾有一群20岁上下青年男女,带着希望和憧憬,踏进这片土地,挥洒了青春和汗水。
1955年8月,北京石景山区西黄乡以乡长兼团支部书记杨华为首的5名青年,向团北京市委递交了倡议书,组成了一支由60人组成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
与此同时,辽宁团省委也向辽宁省委和团中央递交了请示报告,阐述了组织辽宁青年志愿垦荒团的意义及具体实施的方案。不久之后,辽宁青年志愿垦荒团办公室成立。这也是团辽宁省委首次组织城市青年到农村开荒,经过考察,办公室将垦荒地点选在了沈阳北郊距离新城子四五十公里的兴隆台——当时那里有一块约800余垧的荒地!
团省委同沈阳团市委在沈阳市高小、初中毕业生中进行动员工作,得到广大毕业生的强烈反响。从倡议发起到9月24日,沈阳市报名参加垦荒团的青年人数达到6881人。
1957年1月的辽宁日报曾记录了垦荒队发起人之一张静茹报名成为青年志愿者前后的故事。张静茹毕业于沈阳市第11中学,辽宁省团委组织辽宁青年志愿垦荒团,张静茹很快就报了名,家人不同意,她用女拖拉机手梁军的模范事迹说服家里,最终人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青年志愿者中的一员。
在垦荒团,像这样的事例在举不胜举。沈阳青年李宝光原想进工厂当工人,听到成立青年志愿垦荒团的消息,立即申请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开荒。大连青年随庭治首次申请没有被批准,多次找到团市委表示自己的态度决心,终于得到组织的批准。
最终,经过考核由55人组建了辽宁青年志愿垦荒先遣队,其中有3名党员24名团员45名男青年,10名女青年。
1955年9月26日上午在沈阳红星剧场,沈阳市各界青年代表,为垦荒团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欢送大会。从此每年的9月26日就成了辽宁青年志愿垦荒团团员的节日。1956年春节之后,又有几百名志愿垦荒青年到达兴隆台。全省先后共有近900名青年参加辽宁青年志愿垦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