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他又来学校一次,上午调研,下午参加校董会。调研主要是看学校新建的工科实验室和最新的航海模拟器。他到航海模拟实验室,看到计算机可以模拟海上的大风大浪,船在模拟的海上乘风破浪,让人身临其境,他十分高兴,还动手掌舵体验。随后,他听说学校新建实验室和图书馆的经费十分短缺,便从省长基金拿出一部分补贴给学校。这也算集美大学“吃小灶”吧。
三是很注重与校董们的接触与沟通,也很尊重其他工作人员。海外来的校董在会上发言时,他不仅注意听,还主动跟他们交流。1999年10月首届二次常务校董会上,印尼华社的著名人士、校董会副主席李尚大发言之后,他就给予充分的肯定。2000年,在校董会上颁发“王瑞庭海上专业助学金”,因为捐助者印尼船王王景祺先生(王瑞庭是王景祺的祖父)没来,我作为这项助学金的引进者和信托人,本来是坐在台下的,他却招呼我到台上跟他一起颁奖。我上去后先站在主席台最旁边的位置,他招呼我过去站在他身边。当时我非常激动,在场的校董们也感同身受。他是大领导,如此尊重搞具体工作的人员,完全是他的品格使然。
开校董会期间,他提倡节俭,提出不要摆酒席,他跟我们一起吃自助餐。吃自助餐时,他又利用取餐、吃饭的机会跟大家聊天交流,显得非常自然和融洽。
四是非常尊重教师。2002年教师节前一天,他专程到集美大学慰问教师并与教师代表座谈。座谈会结束,他还特意去看望他在清华大学时的老师刘翠琴。刘老师住在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宿舍楼的4层楼,没有电梯,他便拾级而上,给老师送上鲜花,并且深情地说:“谢谢您当年的教育和培养。”刘老师和当时在场的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离任校董会主席以后,依旧对集美大学的事情十分上心。就在2002年9月9日来校前一天,他在厦门98投洽会上见到几位来自集美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就问道:“你们认识我吗?”学生们回答:“您是习近平省长。”他笑着说:“我还是你们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呢!”简简单单一句话,充分体现了他对校董会主席这一份责任的重视与担当,同时也说明他心里时刻装着集美大学,牵挂着集美大学。学生回来说起这件事,大家心里都感到暖洋洋的。2014年11月18日,他在澳大利亚访问,到停泊在霍巴特港区的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参观。听说船长赵炎平、领队袁绍宏、站长徐宁都是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毕业的,他非常高兴,便对大家说他当过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
他离开福建时,海外好多侨领都致函向他表示祝贺和感谢。印尼侨领李尚大在信中说:“您在福建工作期间,实实在在为福建做了许多关系民生、关系改革发展的好事、实事,这是福建人民和海外乡亲的最大福气。福建人民和海外乡亲会永远感谢您!”
采访组:2014年9月,您主笔以集美校友总会名义给习近平同志写了一封信。10月,习近平同志回了信。请您谈谈这件事。
任镜波:关于集美校友总会给近平同志写信和近平同志的回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了。有人曾经问我,你怎么会想起给近平同志写信?是不是心血来潮?
我写这封信有个信念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许多勤政爱民的故事,尤其他对陈嘉庚先生和集美大学的情怀,让我非常感动。2000年,他当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的第二年,我就请好朋友夏蒙写了一篇《鸿鹄之志为苍生》的文章,简要记述了他在厦门、宁德、福州所做的主要工作,发表在我主编的《集美校友》杂志上,以此表达我们对他的钦佩之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的忘年之交项南同志对他的推崇。他离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写了一本书叫《摆脱贫困》,是项南作的序。项南回到北京以后,有一次我去看他,项南问我读没读过这本书,我老老实实地说没有读过。项南说:“这本书值得读,现在社会上有的人喜欢讲大话、空话,而这本书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非常难得。”项南的这席话,大大强化了我对习近平同志的崇敬之情。
2014年10月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这年8月,厦门市有关部门的领导来集美召开座谈会,征求举行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活动的意见,我就建议要给近平同志写信,由市委、市政府来写,或由筹委会来写,或请一位以个人的名义来写。过了一个多月,没人给我答复,于是我就决定自己写。
我先以集美校友总会和《集美校友》杂志社的名义写了一封约300字的信,开门见山,明确提出我们的请求。同时,我又以个人的名义写了一封近千字的信,诚挚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同时也结合说明集美校友总会是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集美校友》是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侨刊乡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