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北票新闻网>>新闻专题>>专题合集

习近平在厦门

2022-09-29      

当时我还考虑到一点,以我个人名义来写,可能更合适。我身在民间社团,而且已经退休,写起来更加方便。其实,我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想向近平同志报告一个信息:20141021日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我自信,他知道了一定会有所表示。

社会上有人说这封信肯定是通过关系送上去的,否则怎么可能收到呢?其实,我是请一起在集美校友总会当义工的钟老师帮我拿到集美邮政局用快递寄去的。至今,我还记得这封快递的邮政编号。

信寄出以后,我倒有一种担心。信封写的是中共中央办公厅转习近平总书记收。中央机关这么大,层次那么多,这封信近平同志能看到吗?后来又想想,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的信访工作有了很大改变,这封信应该会送到。总之,那段时间我总是忐忑不安。

信是201495日寄出去的。108日下午,我坐车出门办事,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个男同志的声音:“任老先生吗?我是中办的工作人员,您寄给近平同志的信收到了。”当时,我喜出望外,看了一下手表,是1510分。他还问我市里今年有什么纪念活动?于是,我便把我知道的厦门市政协准备开一个纪念座谈会,厦门市委、集美区委的宣传部、统战部还准备开展一些宣传活动等告诉他。事后,我立马把这个情况向集美校友总会的主管部门作了报告。

1013日上午,中办一位女同志又挂来电话,问我手头有没有近平同志当年讲话的资料。当天下午,我又把近平同志当年在集美大学每次讲话的录音记录稿,全部传真给她。1019日上午,厦门市政协秘书长给我挂电话说:“任老,祝贺你!”20日上午,福建省委办公厅有一位同志挂电话问我,“嘉庚精神”的内涵怎么表述?这些迹象,都让我心里有了数。但是,我没有表现出来。

1021日上午,福建省政协和厦门市政协在厦门联合举办“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座谈会”。省领导在座谈会上宣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顿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振奋。回信宣读之后,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陈嘉庚先生的七公子、两个孙子、一个孙女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天晚上的福建电视台新闻和第二天的《福建日报》都全文发布了这封回信,福建省委书记还做了关于学习贯彻回信精神的批示,要求全省各级党政部门都要认真学习贯彻回信精神。我们把学习贯彻回信精神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到现在快3年了,我们一直坚持着、坚定不移。

采访组:请您谈谈这封回信产生了哪些影响,你们又是如何学习和贯彻回信精神的。

任镜波:这封回信的文字,包括标点符号在内近300字,字字珠玑,贵为经典。回信在海内外反响很大。大家读到这个信都感到非常亲切,大家普遍认为:

第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继续肯定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这是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向全世界华侨华人宣示,祖国没有忘记陈嘉庚,祖国没有忘记华侨华人,希望广大华侨华人进一步发挥独特作用。这对于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力、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1945年,毛主席赞誉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83年,邓小平题写“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近平同志在回信中再次高度评价陈嘉庚先生,对“嘉庚精神”作出了精辟阐述,这在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中还是第一次。

第二,这封回信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把“嘉庚精神”提到国家层面,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回信对怎样弘扬“嘉庚精神”、要向陈嘉庚先生学习什么也作了非常实际、非常大众化的概括。以前我们讲弘扬“嘉庚精神”,有的人就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钱,很难做得到。近平同志的回信非常接地气,他讲“嘉庚精神”不仅体现在用大量的财富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同时也强调了嘉庚先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还有关心国家大事、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他这么一说,很多华侨华人都觉得“嘉庚精神”是可以弘扬的,嘉庚先生的善行嘉德是可以学习的。以往我们讲“嘉庚精神”,都是在民间和地方层面来讲,近平同志的回信,一下子把弘扬“嘉庚精神”提升到国家的层面,这对于在全民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这封回信写得非常动人。信中说在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的时候,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陈嘉庚先生表示深切的怀念,向陈嘉庚先生的亲属致以诚挚的问候。还同时表示陈嘉庚先生永远值得学习。这封信的语言很平实,非常感人,充分体现了当今中国最高领导人平易近人的亲民作风。两年多来,这封回信已经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已经在海内外重新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嘉庚风”。

此外,他的回信对我们开展侨务工作也是新的启示。近平同志强调弘扬陈嘉庚先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希望华侨华人在当地要有很好的发展,能为当地谋福祉,从而更好地增进与中国的民间交往,互利共赢。


责任编辑:付哲

热点排行

北票新闻网

电话(传真):0421-5823953 投稿箱/举报箱:bpxwzxwz@163.com 主办:北票市融媒体中心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http://www.lnjubao.cn/
备案/许可证编号:辽ICP备202001491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0642002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