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矿山,百年煤城。先后经历了晚清、民国、伪满、国民党、新中国几个历史阶段,就其历史经历之悠久是中国煤炭工业城市少有的;那些不同历史阶段开凿的煤窑、斜井遗址,不同历史阶段铺设、修建的铁路、车站,那些高耸的水塔、洗煤楼、千米竖井,那些不同历史阶段的矿工单身宿舍和矿工住宅,那些印记着矿工情怀的浴池、俱乐部、电影院乃至散发着来苏水味的医院病房,还有那些纵横于煤城地下深处的巷道,已经成为绝无仅有的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近现代煤矿工业遗产;几代北票煤矿人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也形成了百年煤城文化,几代北票煤矿人用勤劳、智慧、汗水、热血乃至生命,铸就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票煤城精神。
反压迫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1923年,随着中国工人运动出现的第一次工运高潮,北票煤矿爆发了1000多人参加的要求改善待遇,声援中共早期党员王尽美领导的京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
1925年,共产党人阮章(字关荣,曾用名阮焯忱、关荣),受党组织委派,以锦州铁路局机务段副段长的身份,到北票开展工运活动,建立铁路工会、煤矿工会和党组织, 发展培养工会骨干和党员,组织有计划的工人反抗斗争和举行罢工活动。
1926年,唐山煤矿的部分工会骨干陆续来到北票煤矿,成为北票工人运动的骨干。相继建立了锦州铁路段北票分段工会、北票煤矿秘密党组织,北票煤矿的工人运动得到了党的领导,提高了斗争的组织性和策略性。
1927年3月,为支持共产党人领导发动的上海工人武装暴动。在煤矿工会领导下,北票煤矿1500多名工人募捐1000多块银元,支援上海工人的革命斗争。
1928年,在北票煤矿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动采掘、机电、运输2000多名工人,为反对官僚资本家统治,要求增加工资举行大罢工,罢工持续6天。
1929年,北票煤矿工人举行罢工3天,直到矿方补发拖欠“红花”“煤金”为止。
1931年5月,中共党员张恩厚、吴海山二人受党组织派遣,从天津到北票领导工人运动。
抵御外辱的民族精神
矿工自发的抗暴斗争。采取磨洋工、破坏工具、制造事故、造成局部停产、择机报仇、罢工逃亡等办法,破坏日寇的采炭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日寇掠夺北票优质煤炭的数量。
1939年4月,三宝矿的安全灯房、工具室和机电厂的工人,为了反对日语翻译陈宝林的野蛮行径,在徐俊英和杨晓峰的带领下罢工一天。
1941年底,台吉一坑劳务系几次贴出开工资的通告都没有兑现,引起工人不满。在工人阎子厚、李守信、苗某的串联和组织下,100多工人罢工2天。
1942年2月的一天,日本人岗村到坑下检查,又举起小榔头痛打干活的渔民矿工,渔民矿工气愤异常,升坑后70多名独身渔民矿工手拿木棒痛打了岗村之后全部逃跑。
1943年3月的一天早晨3点多钟,100多名渔民矿工手持木棒,闯进中本的办公室,把他打得跪在地上磕头,而后这100多人全部逃跑。
1944年4月,台吉二坑刘焕德大柜要求工人开工资时必须拿最近3天出勤证明来难为工人。工人对此不满,在工人任桂珍的串联组织下,400多工人罢工1天。6 月,台吉一坑劳务系不按时给工人开工资,在李少先、张庆恒、刘义山等人组织下带领100来名工人围砸了台吉一坑劳务系。
特殊工人的抗暴斗争。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为供应大量急需物资,东北地区劳动力严重不足成为日伪当局的一大难题。1941年,日本侵略者实行了“国民皆劳”的劳务新体制。当年4月5日,日本关东军同日本驻华日军达成了关于紧急动员劳动力“入满”的协议,规定把战俘和其他关内被捕人员作为“特殊工人”押往东北。
1940年6月4日零点,趁工人在井口交换班之际,131名“特殊工人”秘密集合起来,每人手持一根3尺长的木棒做武器,分成两路逃跑。
1941年2月初的一天晚上9点钟,台吉报国寮100多名工人,每人拿一个镐把, 砸坏公事房的电话,找到了开大门的钥匙,100多人逃出虎口。
1943年4月20日,特殊工人董德康、于仲贤,以及佟志多、李国华、叶重生、赵良田等组织率领的200多人夜砸报国寮冲出大门,成功逃跑。
中共地下党员领导的抗暴斗争。日伪统治时期,党中央指示中共冀东地区成立东北工作委员会,安排对北票煤矿熟悉的共产党员秘密开展地下工作,具体任务是:找到 可靠的社会合法地位,站住脚。及时了解北票地区日伪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定期汇报。在工人群众中进行宣传、启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组织秘密抗日救国会。在 条件成熟时可以发展党员,但要单线联系,不要发生横向联系。
1943年4月,共产党员刘永春秘密进入北票煤矿,通过王玉书(1937年他们曾在 一起做过工)的关系,在冠山矿以搬运工人和放炮员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
1944年4月,共产党员刘永生(1936年曾在北票炭矿做工)秘密进入北票煤矿,隐蔽在岳家沟居住的舅舅李文玉家,以做豆腐为掩护开展工作。
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
1945年,“8 · 15”光复后,为巩固扩大解放区,做好应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准备,党中央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9月28日,晋察冀军区派张晓冰进入北奈。29日,晋察冀军区挺进东北,工作队进驻北票,成立北票县政府。到1947年12月 29日北票全境解放,数百名革命英烈不畏牺牲,前仆后继,为解放北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