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上写的是:厦门市政府办公室,习近平同志收。信发出后,压根儿没想到会收到他的亲笔回信。这让我感到很惊喜,也很感动。
采访组:您当时读了回信,有什么具体感受呢?
张宏樑:我看过信后,有两点强烈感受。一是觉得习近平同志特别谦虚。一位工作非常繁忙的市领导亲自给一个普通大学生回信,信里把有关情况说得很详细,还为回信晚了表达歉意,特别是说要向我们80年代的大学生学习,让我非常感慨、非常感动。二是觉得他为人特别真诚。信中告诉我他住在哪儿、怎么联系,让我有一种被信任和被重视的感觉,距离感一下子消失了,亲近感油然而生。连这封信的信封都是他亲自写的,足见他真心希望与大学生多交流,否则他让秘书打个电话通知我过去就行了,本来是用不着非要亲笔回信的。
采访组:您是什么时候与习近平同志见面的?当时聊了哪些话题?
张宏樑:我记得很快就和他约了一个周日下午见面。那天,我坐了几站公交车,又步行十多分钟,按照他给我留的地址找到他的宿舍。敲门时,我还有些忐忑不安,是习近平同志亲自给我开的门。我说:“您好!我是厦大经济系的张宏樑。”他说:“宏樑,你好!快请进!”习近平同志笑容可掬、亲切和蔼,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带着磁性。我们俩一握手,他就说:“你的手很厚很软啊!”这句话一下子就把我的不安情绪给打消了。
习近平同志的宿舍一进门就是客厅,和过道连在一起,很窄很小,就摆了两张沙发和一个茶几。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坐吧。”我说:“这是您同学给您写的信,让我一定盯着您看完。”他接过那封厚厚的信,边笑边说:“这小子,要么不写,要么就写这么厚!”说完就坐下来很认真地看起来。
看完信后,他说,信中这些观点有的很好,有些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商榷。厦门是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有很多新的做法。我来了这段时间,确实有很多感受和触动,特别是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谋划。这样吧,我先简单说几点,你记录,帮我先回个信转达一下,有时间我再正式回信。
我记录完后,习近平同志看了看记录稿,点了点头说:“可以!”说完,他又转过脸笑着问:“你是哪里人啊?父母是干什么的呀?”我说:“我是河北石家庄人,父母都在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工作,都是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党员知识分子。”当我提到父亲张尔翼是高级畜牧兽医师的时候,他说:“我对你父亲有印象啊。我在正定当县委书记的时候,请过好几批专家,其中就有你父亲。”他这么一说,一下子把我们两个人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当他得知我刚从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还担任了厦门大学经济系团总支副书记后很高兴,说:“好!年轻人就应该要求进步,积极入团入党,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要艰苦朴素,要自找苦吃啊。”
临走时,习近平同志说:“我刚来厦门,认识的人也不多。你周末没事欢迎过来聊一聊,我很想了解你们大学生都在学什么、想什么、做什么。”他说,他们那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是有过社会实践经历的,而80年代的大学生不一样,都是校门对校门,基础知识比较牢,但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想法和行为都有很大不同,这方面他想好好地了解一下。他当时说的一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年轻人不能认为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就等着将来直接分配到机关,一定要多接触社会,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你们虽然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
采访组:您怎样理解习近平同志当时提倡青年人要“自找苦吃”?这对您的人生有何影响?
张宏樑:要说对我做人影响深远的,就是习近平同志多次讲到的要“自找苦吃”。他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我觉得这就是他的人生观。再一个原因应该是梁家河那段下乡经历对他的锻炼成长影响很大,是切身感受,也是肺腑之言。
记得后来,他跟我回忆了很多知青时候的事。其中一个就是大冬天下到粪池里起粪,这是当时农村最苦的活。因为冬天粪池里结着冰碴,但也得下去起粪,一方面需要沤粪,再一个粪池快满了,不起出来也装不下。习近平同志对我回忆说,去起粪就得把鞋子脱了,把裤腿挽起来,光着脚跳进去用铁锹一锹一锹往上起,冰碴把腿和脚划出一道道血印子。他当时只有十几岁,个子不够高,身体也不够强壮。起粪的时候弄得满身既有汗水又有粪尿,混在一起,又湿又臭,冷风一吹,全身冰凉。粪池里不仅脏,还散发许多恶臭的有害气体,令人窒息,越到后面越难受,既考验体力也考验毅力。但这个活他干得最多,每次都是第一个主动跳下去抢着干。他在别的地方也提过,下乡要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劳动关是关键的一步。他说,只有跨过了劳动关,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你的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更加信赖你。
说实话,当时我对“自找苦吃”这四个字理解得还不深。后来,我特意去了一趟梁家河。当我亲眼看到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插队时建起的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听到当地村民中传颂他在梁家河为民造福的故事,终于体会到青年时的他真的是做过那些最脏最累的活才知道农民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和农民打成一片,感情也才更加深厚;我也真的“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联系群众”,对习近平同志提倡的“自找苦吃”理解得更透了。在后来的人生路上,我时刻提醒自己,有苦吃是机会,要坚持多学多干,多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