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月,胡世宗从沈阳第二师范学校中文专业毕业,同年入伍。后来每当说起这段履历,胡世宗都会慨叹一句:“我当时是真的很幸运。”
这份幸运,首先源于实现了自己中学时期的梦想。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军旅诗人陈辉,他曾是武工队的政委,在与敌人遭遇后,来不及开枪就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4岁。陈辉写了许多像《为祖国而歌》这样的好诗,每一首胡世宗都爱不释手。胡世宗希望自己也能像陈辉一样做一个拿枪的诗人、一个写诗的战士。
这份幸运,还源于雷锋的事迹最早在辽宁开始传播,沈阳军区各部队早早就开始学雷锋,这让胡世宗很早就知道了雷锋。入伍后,当时连队里经常开展学雷锋的活动,胡世宗是连队团支部的宣传委员,每次出黑板报,他都会工工整整地写上雷锋的先进事迹、雷锋的名言,还包括他自己写的歌颂雷锋的诗,雷锋就这样成为他的榜样,也成了他的宣传对象。当时,他的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亲眼看到雷锋,亲耳听到雷锋做的报告。
但是,这个愿望终究只能成为遗憾了。1962年8月15日,胡世宗记得很清楚,那天连长张洪亮把大家集合在一起,“他的脸色不大好,站了许久,然后用微微颤抖的声音向全连官兵宣布了雷锋牺牲的消息。”
雷锋牺牲之后,各种学雷锋活动在部队蓬勃开展起来。雷锋的事迹和战友们向雷锋学习的热情激发了胡世宗的创作灵感。
1963年2月,胡世宗发表了第一首写给雷锋的诗《雷锋活着》:
雷锋活着,
活在革命的队伍中——
像火炬一样亮,
像旗帜一样红,
火光里,
旗帜下,
响着千万人的脚步声……
随着周围学雷锋的氛围愈加浓郁,胡世宗又写了不少关于雷锋的作品,如像《雷锋活在革命队伍中》《雷锋的胸怀》《一面鲜艳的红旗》《雷锋的方向盘》等歌颂雷锋的诗。
在雷锋牺牲一周年的那天,胡世宗又写下了两首纪念雷锋的诗《火种》和《小树苗已经长高》。
在胡世宗心里,一棵名为“雷锋”的信念之树开始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