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北票沦陷
1927年7月,日本政府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侵华方案,制定《对华政策纲要》。
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企图造成混乱借机占领东北。12月29日,东北易帜。
1931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对中国的战争借以缓和国内矛盾。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东北军不抵抗,日军先后侵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及南满、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到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1932年7月17日,东北国民抗日救国军第一师师长李海峰、参谋长宋凌阁设计智擒日本特务石本权四郎。
1933年1月3日,日军侵占锦州、山海关,7日,侵占义县,12日,侵占绥中九门口。阻断了国民政府援军之路。2月18日,日军策动伪满洲国发布“讨热声明”,分开鲁、北票、建昌三路进攻承德,自22日侵占北票、3月4日侵占承德到12日侵占乌丹、围场,热河全境沦陷。
自此,日本侵略者为疯狂掠夺北票的优质煤炭,将热河重镇变成了人间地狱,时间长达12年又6个月,同时,也拉开了北票人民抗击外辱、煤矿工人抗暴斗争的序幕。
第一章 疯狂掠夺
第一节 疯狂掠夺
日本侵略者占领北票后,为了稳定北票统治秩序,便打着发展民族商业的旗号,并提倡所谓的“满洲农业、日本工业”的经济口号,在经济上实行殖民和贸易统治政策。在北票街内设立专卖局、农业合作社、粮食组合、棉花会社等经济统治机构,民族商业不得自由贸易,同时大量发展日本商业,排挤民族商业。当时在街内又增设了日本商店,如大尺组、三太栈、三太产业等商店,在经济上无所不包,利用日本的统治势力,控制物资垄断市场,使中国人民经营的商业日益削弱。
日本侵略者的侵略目的在于掠夺,这种掠夺是通过日伪政权来进行的。北票地区在县旗分制以前,人民承受着双重经济负担,归朝阳县伪政权管辖时摊派到人民头上的税捐有30多种,每人每年平均负担伪币折合小米约325公斤。同时,吐默特右旗公署和沁布多尔济王府每年又要从农民那里收租达2万余石,此外又增收地皮捐、壮丁费、驿站费、并户税、地方税等数十种。日伪政权还利用喇嘛教来愚弄人民,赋予封建喇嘛种种特权,喇嘛利用地租、高利贷、劳役等剥削满汉人民,还通过迷信要人们负担集体念经费、埋葬费、祭品、佛灯等各种费用。在这个时期,由于日伪统治者和王公地主、封建喇嘛等重重剥削,农民每年收入的70%~80%都被掠夺走。
1939年8月以后,日本侵略者对“满洲国”由单纯行政权控制到全盘掌握土地所有权,对王公实行“土地奉上”,直接要农民“出荷粮”。“出荷”额多少按土地面积规定,但土地拥有者中的那些官僚地主豪绅竟明目张胆地与日伪警察、官吏相互勾结,“出荷”的全部负担几乎都压在劳苦农民的身上,农民缴不上“出荷粮”要遭到酷刑。日伪政权组织日伪警察和伪职人员成立“搜荷班”,到农村各户翻草垛,扒炕洞,挖墙脚,搜查粮食,最后将农民家中的高粱、谷子、荞麦、麻籽和棉花等物掠夺一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侵略者掠走粮食达360万余石、棉花50万余公斤。除“出荷”以外,日本侵略者强迫农民种植大烟(鸦片),一方面搞“鸦片组合”收缴大烟,掠夺农民;另一方面将收缴的大烟向民间倾销,牟取暴利,毒害人民。据1935年统计,当时朝阳县(包括北票地区)共种大烟4.5万余亩,产大烟90万两。1937年统计,朝阳县(包括北票地区)被染上大烟嗜好的达6301人,占人口总数的3%,其中有的因长期吸大烟,骨瘦如柴,最后葬送了性命。当时流传着“吸大烟三宗宝,穷得快,死得早,抬着轻快臭不了。”“献纳”又是一种掠夺,是日本侵略者对北票人民最深层次的掠夺,小至废铜烂铁,大至畜产、土产,甚至猪鬃、狗皮等无所不有。除“出荷”“献纳”之外,还有地皮捐、门牌税、交易税、牲畜税、义仓粮、保甲粮等数十种税捐都压在人民头上。
1940年以后,为进一步掠夺,日本侵略者采取新经济政策,实行了“物价和物资统治法”及“七二五”定价政策,所有物资都列入经济统治价格内,如有违反者,就抓为经济犯,被罚款、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