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燕国还在新开辟的疆土上建立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正式设置军事、行政机构。北票属于辽西郡。燕北外线长城是在修内线长城以后,国力增强了,拓展了边境,修筑了与内线长城平行走向,相距40—50公里的北边燕北线外长城,到秦朝延修了北线长城东到鸭绿江。
燕国是怎样修筑内线长城防御体系的。燕北内线长城是在燕昭王(公元前331—公元前279年)的后期修筑的。燕北内线长城从河北省造阳起,经围场县、喀喇沁旗、建平县、敖汉旗的克力代、贝子府、王家营、宝国吐的发来甸子进入北票,经北塔子镇干沟子、翟家营,由南广富营过河北到北广富营,再经台吉营乡,从六合城过牤牛河,经阜新二色、紫都台、大五家子、章武县去辽东。
内线长城的修筑。城本意为墙,修长城即是筑墙。长城的修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土层较厚、地势较平或缺石地段,为版筑夯土城墙;在土层薄、山顶或多石地方,就用石块垒砌。只要有可能利用的,都要加以利用。燕国修筑北线长城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北边东胡等游牧民族的骚扰。因此,土筑城墙在城墙外面取土,这样在长城北面就形成一道土壕,撤低了地面,也就等于加高了城墙,使北壁墙面比南侧高,有利于防守。土筑长城墙宽2~3米,可见长城的规模。石筑长城,两侧面用较大的石块砌筑,墙壁较为陡光滑,中间填以碎石,墙顶部略向内收。一般的墙基宽2至3米。长城沿线还筑有各种城,城有大小,较小的城是“亭障”,是专为瞭望报警之用,较大的城就是屯兵戍守的地方,都是为加强防御而设的。一般的沿长城壁内,每隔二、三十里就有一座连壁的小城。长城内外都利用高山建烽火台,有很近的,也有十至二十里较远的。河口、山空也都筑有小型城堡。长城不只是一道,还有复线,在大黑山西端老虎山就有复线长城。总之,长城是完整的防制体系。其价值表明,只有修筑长城,加上一定数量的驻军,才能防止北方游牧民族闪电式的袭击。
燕北内长城为什么穿越大黑山?努鲁儿虎山地处辽西山地区中部,是西辽河的支流老哈河与大凌河的分水岭,是平原农业经济与草原畜牧经济的过度带,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大黑山是努鲁儿虎山东北端非常险要的山区,有3处险隘(险要的关口),就是老虎山山口、金厂沟梁山口、房身山口,尤其是老虎山山口和房身山口,都是穿山河口,是兵家必争之地,即是进、退必经之地,有险可防,符合修长城的条件,“因险设防”。因此,在老虎山修筑了长城复线。主体长城经敖汉王家营到北票北塔子干沟子,穿越了大黑山。长城在北票段约30公里长,墙基宽度2~3米,长城为石筑,大土版筑、或土石合筑。在干沟子、翟家营、北广富营、陈家窝铺、六合城等有城址。在敖包山、姜家营南山、生金北山等有瞭望哨报警。在城内有烽火台和敌台等,在一定有距离处建有较大的城,屯兵戍守,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干沟子城址。位于北塔镇干沟子村北,土筑,战国古城遗址呈方形,残边长70米。东墙已无存,西墙残长40米,南墙残长20米。西墙与南墙交界处和西墙与北墙交角处各有一烽火台址,南面烽火台址直径10米,存高2米。北面烽火台址,直径10米,存高0.5米。城墙断面打夯层明显,每层厚0.3米。城墙垣宽4~5米,存高1~1.5米。南墙辟一门址,痕迹明显。城内北部套一小城,为长方形,西墙长15米,南墙残长10米,东墙无存。距北墙外20米处有一烽火台,为方形,直径10米,存高0.3米。此城具有一定的指挥功能。
翟家营城址。位于北塔镇翟家营西,土筑,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60米。城墙垣宽10余米,存高0.4~0.5米。
北广富营城址。位于北塔镇北广富营子屯西,土筑,平面近方形,边长100米。城墙垣宽10余米,存高0.2~0.3米。
陈家窝铺城址。位于台吉营乡陈家窝铺村南面300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00米,南北宽50米。城墙垣宽10米,存高1.5米左右。
六合城城址。位于台吉营乡四合城村六合城村民组东,土筑,平面近方形,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89米。西墙中间辟一门址。城墙垣宽13米,存高0.8米。城址内有夏家店下层文化遗物。
长城防御工程体系非常美丽壮观,如果原貌保留到现在必然成为上佳的旅游风景区。燕长城穿越大黑山充分佐证了大黑山是军事要地,穿山河峡隘是军事要塞。
寻找秦开脚印。《中国名人大词典》历史人物卷480页载“秦开”战国时人,燕将。曾为人质于东胡,很得信任。回燕后,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因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盐铁论·伐功》燕袭走东胡,辟地千里,度辽东西攻朝鲜。其事约在燕昭王时。
秦开到没到过大黑山?从他做的3件大事来说应当到过大黑山。其一,他在东胡为人质期间,侦察了东胡的军事情况,对大黑山这样重要的地形能不看吗?其二,袭东胡时能不在大黑山打仗吗?其三,修燕长城时能不管吗?从上述3件事逻辑推理来讲,秦开应该到过大黑山。但是,这只是推理,没有文字记载的事实,得不出准确的结论,应当继续寻找秦开在大黑山的足迹。
1967年,东官营供销社收废品,收买一“青铜戈”,长27厘米,直援方内,援上脊略隆起,两侧有沟,胡刃有弧三曲,阑三穿,内一穿,内饰虎纹,胡上铸有铭文“郾王职作御司马”七个字。郾,即燕,系燕王职所作,为其御司马所使用?燕王职戈是佩戈,是燕国国王頣职佩给燕国国防部长或东司马所用,是身份和权利的象征。此戈是否是秦开使用过的?无法结论。但是,有可能是秦开指挥燕军在大黑山南面打败东胡兵战斗的遗物。
功德山
雁过留声声不久 人过留名名不朽
秦开袭胡胡却走 山载功德德悠悠
大黑山是北燕冯氏龙兴之地
周自友
首先介绍冯姓的源流,然后分别叙述北燕文成帝冯跋,北燕宰相冯素弗,北燕昭成帝冯弘的事绩。最后简介冯氏后人的去向及其历史地位。
冯氏源流
冯氏先祖是毕公高,毕公高是周文王(姬昌)十五子姬高。姬高因助父兄灭商建国有功,约在公元前1057—1055年被周文王封于毕国(今陕西咸阳县北),于是以毕国的“毕”为姓,所以,国人后来就称姬高为毕公高,“毕”姓是由“姬”姓派生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