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毕国被居住在甘肃西北部的匈奴所灭,毕公高的后裔毕万投奔晋国,晋献公封毕万为大夫。约在公元前661年,毕万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立了大功,晋献公将魏地(今山西芮城县北)封给他,任命毕万为魏大夫。毕万的后人采食于冯翊城的子孙以封地冯城的“冯”字为姓,这是冯氏正宗之所出,而毕万在魏地的子孙们仍姓魏。因此,魏、冯两姓同出一族源,同出于黄帝“姬”姓。《中国历史帝王录》292页载:“冯跋,长乐信都(今河北省冀县)人,祖先因避乱迁居上党,父冯安在西燕时任将军。西燕灭亡,冯跋迁居和龙长谷……”冯跋为毕万之后,毕万子孙迁居冯乡者,以地名为姓谓之冯氏。西晋怀帝,永嘉之乱(公元307—312年),冯跋祖父冯和由河北长乐信都迁居山西上尧(今山西长子)。其父冯安,雄武器重,西燕慕容永时为将军。西燕灭亡,冯跋全家东徙和龙(今朝阳),家住长谷(今北票西官)。
择地而居。《周易》是周文王后人的传家宝,懂得《易经》,讲究“风水”学说。冯跋来到长谷,选择了大黑山南,与牛回头山相对的南山“立石山”山南麓,长谷川北岸定居。按立石山的谐音,称其为“立仕山”。立仕山有三个山头,向南延伸出四条长长的山岗,山上青松翠栢郁郁丛丛,风景非常壮观。冯跋认为“立仕山”的四条山岗象征着弟兄四人有生气、有前途,是安居兴业的风水宝地。
冯跋兄弟四人,老大冯跋为北燕国文成帝,老二冯素弗为北燕宰相,老三冯弘为北燕国王昭成帝,老四冯丕为北燕左仆射,常山公。
北燕文成帝——冯跋
北燕文成帝,名冯跋,字文起,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祖上因避乱迁居上党,父冯安在西燕任将军。西燕灭亡,冯跋迁居和龙(今朝阳)长谷(今北票西官),慕容熙即位后,冯跋遭猜忌而带子弟逃匿山泽。后乘慕容熙出城送葬之机,潜入京城,捕杀了慕容熙,并立高云为帝。高云被卫士离班等刺杀后,他攻杀了离班等人,被拥立为天王,改年号“太平”,国号仍为“燕”(史称北燕)。
戏话惹祸 逃匿山泽
《资治通鉴》765页载记:“中卫将军冯跋及弟侍御郎素弗皆得罪于熙,熙欲杀之。跋亡命山泽。”
炎热的夏日,冯素弗与其从兄冯万泥及诸少年到水滨(今大凌河)游泳,正在畅游痛快之时,冯素弗看见有一条金龙浮水而下,便对冯万泥说:“颇有见否?”冯万泥等皆曰:“无所也。”冯素弗乃以龙而示之,意有一金龙游水而下,咸以为非常之兆。后来,后燕皇帝慕容熙听说此事,大怒,密欲杀冯素弗兄弟。其后,冯跋又犯慕容熙禁,俱祸。冯素弗秘知皇帝欲诛诸兄弟,与诸兄弟谋曰:“熙今昏虐,兼忌吾兄弟,既还首(意:请罪)无路,不可坐受诛灭。”乃与诸兄弟逃于山泽。
慕容熙即位后,荒淫无道。他为博得符皇后欢心,多次陪她外出巡游。有一次外出,随行兵士被冻死的就有5000人。还为符皇后大筑龙腾苑,夏季盛暑,士卒不得休息,渴死者大半,此时,赋役繁重,百姓不堪其害,群臣敢怒不敢言。当时冯跋兄弟逃出龙城,派出将士追寻,无人真心为其效力。冯氏兄弟等分别逃走,冯丕逃往高句丽;冯跋、冯素弗等人逃往冷陉山(今大黑山)。
民间传说 避难冷陉
北票大黑山(辽时称冷陉山上古契玄王时叫大玄山)主峰平顶山东有一山称烟囱山,山下有约2公里长的沟叫烟囱沟。此处林海涛涛,涧溪潺潺,奇石妙韵,游人留恋。相传,北燕国王冯跋于此避过难。
冯跋和冯素弗等诸兄弟逃出首都龙城,直奔其家乡北部的山高谷深、森林茂密,一夫当关、万夫难攻的冷陉山。
慕容熙听说冯跋兄弟逃走,立即下旨北部司马孙护带兵追击。相传,冯跋兄弟进入烟囱沟,已走入了绝境。但是,冷陉山上空风云突变,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大风折树,降下了倾盆大雨,还伴有冰雹石粒堆满了烟囱沟沟口。孙护见此情景,自言自语:“天意啊,天意!”立即命令兵马返回龙城。
原来,和冯跋要好的孙护返回龙城,向皇上禀报了烟囱沟的天气景象。并说叛逆冯跋等人,大逆不道,是几个怪物下界,被天神收回了。20多岁的慕容熙也就信以为真了。
雨过雾蒙,冯跋等人往沟里走,突然发现沟东岸上有一座寺庙,庙内端坐着观音菩萨。冯跋诸兄弟急忙跪下叩头。当他们抬起头来,庙已消逝,只是看见悬崖峭壁的岩石像一座庙(至今仍有此象征)。
冯跋诸兄弟在此砍树搭屋,安炉建灶,狩猎为生。习文练武,运筹大业。像烟囱的山峰下浓烟升起,后人称为烟囱山。此沟至今还叫烟囱沟。如果身临其境到烟囱沟,由沟外到沟里一游,一进沟口就可看见那次龙卷风降大雨冲淤的一大片没有棱角的“降雨石”。然后,就是开阔森严的“练武场”,峭壁逼真的“庙宇”,有天然石阶的“议事厅”,神奇隐避的“天王洞”和冯跋“桑柘园”等景观,一幕接一幕地展现在眼前。